弦索乐,是我国民族民间器乐中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乐种,是几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。它分布于我国的北方、南方和中原地带,又有“丝弦合奏”、“弦乐”、“弦丝”、“细乐”等不同的称呼。在山东菏泽的民间有“碰八板”、“对八板”、“对流水”等俗称。
流传于各地的弦索乐,由于它风格典雅而享有“雅乐”之称,又由于它历史悠久而被称为“古乐”。这种演奏形式逐渐稀少,有的已经失传或是很少出现,如北京的“弦索十三套”、山东的“碰八板”、广东的“潮州细乐”等。
弦索乐使用的基本乐器有三弦、琵琶、筝、浑不似等。但随着历史的前进,乐器的使用也有些变化,如后来增加了扬琴、如意勾(一种琴杆头上刻有古代宫廷“玉如意”的弓弦乐器)、坠琴、二胡等,而浑不似却早已不用。
在菏泽,弦索乐是民间艺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演奏形式,他们常利用赶庙会、逢年过节或是冬闲时期,在寺庙、家庭院落等地演奏。1980年,在郓城北王楼村民间调查时,当时已87岁的王学修老人就讲,他们那一带弹筝拉弦的人很多,最有名的是他们村的王乐涌、王乐盼兄弟俩。王乐涌是开药铺看病的先生,弹筝敲扬琴都会,其弟王乐盼如意勾拉的很好。王学修老人还讲,在他小时候,冬天常在地窖里听乐,他们(指弦索艺人)四、五个人,岁数都在60岁上下,拉弦、抓筝、敲琴,一玩就是多半夜,冬天没事,听的人很多。
弦索乐是伴随着说唱艺术的发展而形成的,或者说,说唱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弦索乐的发展。菏泽的弦索活动由来已久,自元、明、清以来,山东及中原地区,一直流传着《木兰花慢》、《锁南枝》、《山坡羊》、《驻云飞》、《黄莺儿》、《耍孩儿》等大量的俗曲小令,因演唱这些俗曲小令时常伴之以弦索,所以人们很习惯地称之为“弦索调”。后来,在弦索调的基础上逐渐发展,衍化出不少地方剧种,仅山东而言,就有“柳子戏”、“大弦子戏”、“罗子戏”等。这些戏曲乐队的编制,就是在弦索的基础上协之以吹管,如笙、笛、锡笛、唢呐等,并增加了打击乐器。从中可以看出,弦索乐与这些剧种的密切关系,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相似的轨迹。
菏泽弦索乐《碰八板》,由演奏“八板体”的曲子而得名。《八板》原是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一首较古老的民间器乐曲牌,因它有八个乐句,每句称为一大板而得名。又因其八个乐句各有八板(即八个强拍),全曲另加四板的结构形式,而被称为“六十八板”(8 x 8 + 4 = 6 8)。